专题: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于11月8日召开。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湖北省人民、生态环境部主办,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承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协办,新浪财经战略媒体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市分行行长金鹏辉在“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分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金鹏辉就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谈了两点看法。他首先表示,要利用碳市场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这个是一切市场化减排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这个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碳市场、碳价和基础核心,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从经济学上来看往往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经常会面临“搭便车”“道德风险”等问题。
金鹏辉进一步指出,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而不是落在口头上,才能激励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碳市场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并通过碳价发挥作用。即使征收碳税也是以市场形成碳价作为前提。因此,完善碳市场,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是减排的基础和核心。
他认为,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应坚持国际气候治理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成本;另外一方面应积极推进我国碳市场发展,促进碳排放核算相关方法、标准与欧盟等的国际互认。
金鹏辉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要大力发展气候投融资,把气候行动和金融体系有机融合起来。
他介绍,2020年,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气候投融资是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来讲,气候投融资可以理解为支持气候行动的金融活动,具体推进中应抓住金融“绿色化”和绿色“金融化”两个载体。金融“绿色化”,是对金融的绿色化改造,简单来说,就是金融有绿色溢价。绿色“金融化”,是对绿色低碳经济活动的金融赋能,简单来说,就是绿色能变现。
金鹏辉同时指出,相比金融“绿色化”,绿色“金融化”的进展还比较缓慢。与国际成熟碳市场相比,全国碳市场运行仅两年,还处于发展初期,碳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金融通、引导投资等功能仍有待发掘,最直接的表现在碳价较低,减排约束力不强。此外,碳交易活跃度、流动性不足,交易周期性明显,交易高峰出现与履约时点高度吻合,市场交易目的仍以完成履约为主,全国碳市场仍是仅限控排企业参与的碳配额现货交易市场。未来,伴随我国碳市场的深入发展,绿色必将带来现金流和收益,带动绿色生产生活循环畅通。
金鹏辉最后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作为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不遗余力支持浦东新区推进试点工作,支持上海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双轮驱动”优势,深入探索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的有效衔接、融合发展,支持上海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世界级绿色金融中心积极出谋划策,贡献更多力量。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